美知名经济学家为格陵兰岛估价引发争议
听说过卖地的,没听说过这么卖脸的。美国知名经济学家大卫·巴克最近的一番言论,可以用荒唐到极致来形容。他居然给格陵兰岛估了个价格125亿到770亿美元,还一本正经地拿1917年美国买下美属维尔京群岛这事儿作对比,说什么一百多年过去了,我们就按当时的套路算吧。拜托,这都2023年了!这样的算法搁谁耳朵里能信?我看不光是数学问题,更像是脑子进水的问题。
先别急,我跟你掰扯掰扯到底怎么回事。咱们先从最直观的数据入手,美属维尔京群岛多大呢?346平方千米,说白了就是一个稍微有点规模的小县城。而再看看格陵兰岛,那可是216。6万平方千米啊,全球第一大岛,比整个墨西哥还要大一圈!如果单纯按照土地面积换算,后者几乎是前者的6260倍。那么我们简单粗暴一点,用1917年的2500万美元基准乘以这个倍数,再考虑通货膨胀,你猜结果是多少?答案是26605亿美元。这已经足够让人瞠目结舌,可您倒好,上来就砍到了不到1000亿。敢情这是半夜做梦忘记带计算器?
不过,要真只是按面积来聊,那也太肤浅了,对吧?关键得看资源。咱就捡重点讲一个稀土矿。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概念,现在全世界都在抢稀土,就连芯片制造这种高端产业链,也离不开它。而根据数据统计,格陵兰拥有全球31%的稀土储量,总计3850万吨左右。这是什么水平呢?举个例子,中国作为稀土出口巨头,其已探明储量才4400万吨左右,而全世界加起来也只有1。2亿吨出头。所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,只要掌控住这一块资源,以后的国际话语权绝对杠杠滴稳。
更重要的是,这些东西可不是白菜价。一吨低品位氧化物可能只值两三千人民币,但高品位直接飙升到上百万甚至千万。从市场价值来看,仅凭这些埋在地下尚未开发出来的宝贝,就已经把所谓125-770亿美元的报价甩出了太阳系。我实在想象不出,大卫·巴克先生是在怎样一种心态下拍着胸脯放出这样的话来的。他难道真的觉得丹麦会傻到赔本贱卖吗?
这让我忍不住联想到一些历史上的荒诞故事,比如19世纪欧洲列强随便划线分非洲,又比如二战之后苏联试图通过低廉补偿逼波罗的海国家签约。但那时候毕竟不同,现在信息发达、全球化深入,人们早已不像旧时代那么容易被忽悠。这种明显无视现实、赤裸裸侮辱智商和尊严的提案,让人不仅生气,更替提出的人感到羞耻。如果你没有钱买豪车,不如老老实实去骑自行车;但跑去问别人五折包邮送玛莎拉蒂,是不是太掉面儿了一点?
其实,美国向丹麦抛橄榄枝收购格陵兰并非新鲜事。当年特朗普还曾公开宣称有兴趣购买,但遭遇铺天盖地嘲笑后不了了之。然而现在倒好,大卫·巴克又跳出来,认认真真帮忙算账,一副煞有其事模样,让事件再次成为焦点。在这里,我必须强调一下,这种行为不仅仅是一场口嗨式表演,它背后传递出的傲慢与偏见才是真正令人愤怒之处。
首先,从国际关系角度来看,美国这种行为根本无法体现任何诚意或尊重。你可以提出合理建议,可以展开合作谈判,但如此轻率且近乎挑衅般开价,却等于直接打脸丹麦人民乃至整个欧洲社会。而从商业逻辑来说,如果连基本行情调研都懒得做清楚,那么所谓专家身份岂不是自取其辱吗?
其次,如果站在普通人的立场上想象一下,当初美国花区区2500万美元买走维尔京群岛,无疑占尽便宜。但今天世道变啦,各国纷纷觉醒意识自己资产的重要性,你突然跑来说哎呀,反正以前咱俩交易挺顺畅嘛,再接再厉呗!简直滑天下之大稽。我怀疑,他是不是根本没指望有人相信,只不过借此机会刷存在感罢了。
总而言之,每次看到类似新闻,我都会深刻体会一句话:真正无所不能的,并非某超级强国,而是人类丰富而无限延展的大脑洞。在现实中践行沙雕设定确实需要勇气,不过奉劝那些野心勃勃却盲目乐观的人,好歹还是睁眼看看周围环境吧,否则终究只能沦为笑柄!
